香港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的研究人員宣布了兩種基于礦物凝膠和“晶狀”雙相納米鋁合金的新型制氫催化劑。
在以往的制氫研究中,要么價格高不能普及到生活中,要么就是不能批量生產只能存在研究室中,中國香港的科學家恰恰針對這兩個問題給出了解決方案。
中國香港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創新、經濟高效和節能的方法生產出高效的制氫催化劑,催化劑提高制氫效率和降低制氫成本,改變了以往價格昂貴低效的制氫。
領導這項研究的城市大學機械工程系(MNE)和材料科學與工程系(MSE)講座教授陸健教授表示,“與其他常見的單原子基質前體(如多孔框架和碳)相比,我們發現礦物水凝膠對于大規模生產電催化劑具有很大的優勢,因為原料容易獲得,合成過程簡單環保,反應條件溫和。”
通過合理的納米結構合金設計為開發低成本、高性能電催化劑提供了解決方案,致力于設計和構建雙相合金,使其成為制氫的優良電催化劑,提出了一種基于熱力學的新合金和納米結構設計策略,成功地制備了具有“結晶-非晶”雙相納米結構的鋁基合金催化劑。
雖然成績顯著但是任到重遠。新的困難擺在他們面前,因為候選催化劑必須首先在復制品中進行測試,然后在大規模商業環境中進行測試。這通常是事情分崩離析的地方。由于尺寸、公差和精度,放大通常會改變材料性能的動態。
但是氫氣的前景是可觀的,催化劑成本和氫氣生產與電力供應這兩個問題都需要解決。如果一旦商業化這是對整個人類的科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