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連續流電化學合成氨技術路徑的全球開創者,北京綠洲清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洲清能”)宣布完成數千萬元種子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賽科基金領投。資金將用于公司核心技術的商業級產品開發、工程化驗證、規模化部署、產業化落地等重點環節。
核心優勢
「綠洲清能」是一家專注于新能源領域的科技創新型公司,由清華大學歐陽明高院士團隊及新加坡國立大學催化研究團隊等國際頂尖科研力量聯合發起,致力于通過推動顛覆性電化學合成氨技術的工程化應用,促進綠色氫氨產業及綠色化工產業的系統性升級,加速全球新能源革命進程。
「綠洲清能」創始人,首席執行官楊松瑜表示,「綠洲清能」作為連續流電化學合成氨技術的全球開創者,已經率先在世界范圍內完成了工業級樣機驗證,并同時在推進多個產業化示范落地項目。「綠洲清能」將扎根在中國產業化的大地上,聯合清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多家世界頂級科研機構,與全球知名能源運營商一起,共同探索綠色清潔能源的未來模式。
「綠洲清能」圍繞常溫常壓條件下的電化學合成氨路徑,建立了從機理創新、催化劑優化、電堆結構設計到系統控制的完整研發體系,突破了傳統哈伯法高溫高壓運行模式的工藝瓶頸,構建了具備高能效、長壽命和模塊化能力的第三代綠色合成氨技術體系。「綠洲清能」團隊研發的開創性產品“氨洲?”,是全球首臺在常溫常壓條件下運行、具備模塊化能力的商業化電合成氨設備。該系統可顯著降低制氨成本,并拓寬綠電-綠氨生產適配場景。

產業價值
如何通過電化學途徑以工業規模生產綠氨,一直是Power to X技術應用中的一座“珠穆朗瑪峰”。「綠洲清能」團隊在2022年首次提出了連續流電化學合成氨的技術路徑,開創性地通過電堆的形式在常溫常壓的條件下實現了氨的連續生產。這一技術突破打通了電化學合成氨技術路徑通往產業化落地的最后一座技術難關,也標志著合成氨技術創新突破朝著綠氨應用場景邁出了一大步。
不同于動態特性難以匹配、分布式場景難以兼容、與綠氫工藝難以耦合的傳統化工哈伯合成氨工藝,為綠氨場景而生的電化學合成氨技術,通過常溫常壓的電化學工藝,可與前端電解水制氫工藝的出口條件與動態特性相匹配,為風光電氫氨場景應用中的技術痛點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從能源屬性角度看,綠氨作為理想的儲氫載體,在 -33℃ 或 1MPa 下即可液化,具備高能量密度與零碳排放優勢,不僅解決了氫能儲運成本高、消納難的行業痛點,更為氫能源大規模應用與出口提供了可行路徑,是推動全球能源結構調整和雙碳目標實現的關鍵媒介。

「綠洲清能」推出的產品“氨洲?”——全球首個商業化常溫常壓金屬介導的電化學合成氨系統,通過模塊化設計可實現靈活部署,具備高動態負載調節能力與良好的綠電適配性,目前已完成3000小時穩定運行實證。系統可根據場景需求擴展至千瓦級至百兆瓦級,廣泛適配于分布式綠電消納、遠海平臺、礦區能源站、清潔航運等多類場景,構建起覆蓋“制-儲-用”全鏈條的綠色氫氨生態解決方案。

戰略規劃
作為以前沿技術為核心驅動的科技創新企業,「綠洲清能」秉持“電生萬物”的愿景,以技術創新推動能源技術裝備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呼應國家“新質生產力”發展導向,探索清潔能源裝備的技術躍遷路徑,持續以創新驅動應對能源轉型中的關鍵挑戰。
此次融資不僅是資本市場對「綠洲清能」核心技術突破與應用潛力的高度認可,更是第三代綠氨技術加速邁向規模化落地的重要支點。接下來,「綠洲清能」將持續推進核心產品的量產與商業化落地,面向全球新能源場景,同步推進典型應用場景的商業合作。